撒娇、耍赖、焦虑、生气

哭泣=传达讯息
不论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或是已会初步语言表达的幼儿,哭泣都是他们传达某种讯息的方式,也是他们原始的沟通语言以及情绪表现的方法,哭泣到底代表什么原因呢?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与病理3方面。
生理需求vs.心理反应
因生理上的需求而哭泣,常发生在小婴儿身上,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婴儿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太冷或太热,都会用哭来提醒照顾者他的需求。
因心理上的因素而哭泣的原因很多样,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康素杏指出,有的宝宝天生气质比较倾向负向的本质,这种宝宝的确比较常用哭泣来表示他的情绪,此外,有的宝宝因为被爱的需求很高,希望经常有人陪他或抱他,如果家长很忙无法做到,宝宝在安全感不足下也容易常哭泣。
到了幼儿阶段的初期(约1岁多),因为刚学会使用语言但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有时候无法顺利的使用语言表达想法,也会使用哭的方式传达讯息。家长的管教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哭泣行为,像是管教严厉的家长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心理,当有人说话大声些或疾言厉色时孩子就会哭;过于保护孩子或太顺从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让孩子爱哭,幼儿会从小学习到只要哭就可得到他想要的需求时,就会利用哭来制约家长。
病理的状况
除了生理心理的需求外,病理的状况也会造成宝宝哭泣,因病理性原因的哭泣方式与前面两种需求哭的方式不太相同,经常照顾孩子的家长比较可以分辨。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周宇光表示,3个月大以前的婴儿较常出现肠绞痛的问题,这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肠子胀气所引发,容易在晚上出现,婴儿会间歇性的哭,但不会发烧不会吐且胃口正常,只是腹部有点胀,排气较多,通常婴儿长大到3个月后此症就会自然消失,家长可在婴儿腹部局部按摩或喂奶后将宝宝抱直拍气让其打嗝,常可改善此症状,也有使用益生菌改善肠绞痛问题,效果亦佳。
另外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造成的肠胃炎也会让宝宝肚子痛而哭,这种肠胃炎常会合併吐和拉肚子,很容易分辨。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间歇性严重的哭闹且间歇的时间愈来愈短,哭闹的时间愈来愈长,这有可能是肠套叠的情况,此症好发于3岁以下幼儿,亦会合併呕吐,需马上送医。此外,箝闭型疝气(出现于男婴)、盲肠炎、睪丸扭转等都会让宝宝因疼痛持续的哭闹,家长也需注意。
从哭声判断需求
康素杏所长表示,有的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很爱哭但都找不到原因,这时会请家长做个纪录,纪录孩子哭的频率、哭的情境再来分析爱哭原因,像有的孩子在与弟妹玩时特别容易哭,这就是希望得到大人关注,有的在爷爷奶奶面前特别容易哭,有可能是想利用哭对某位特定大人做制约,原因很多,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找出原因。以下整理婴儿及幼儿阶段分别因为生理需求及心理反应而呈现的哭泣方式给爸比妈咪们参考。
˙婴儿阶段
生理需求哭泣方式肚子饿通常频率较低、哭声较短且起伏大。尿布湿or太冷太热起初的哭声较大,之后逐渐变小。
˙幼儿阶段
心理反应哭泣方式生气or挫折边哭边丢玩具委屈(通常是害怕大人的指责)小声啜泣加上害怕的眼神想吸引大人的注意or
想试探大人的反应
低声啜泣但眼神随着大人游移耍赖的哭法声嘶力竭的哭且哭声忽大忽小撒娇的假哭极度气愤或激动会挥舞四肢大哭or
有哭声但没眼泪,加上揉眼、扁嘴
爱哭=多依赖?
哭泣的原因真的很多样,所以爱哭绝对不能和孩子依赖性画上等号。康素杏所长指出,依赖性强的孩子易用哭泣来表达负面的情绪,哭泣只是表现依赖的其中一种行为,孩子会依赖的原因还包括:孩子本身的安全感比较薄弱、对环境及时间的改变较易焦虑、对新事物或作息的改变敏感性高、以及家长的陪伴不够等等。
例如孩子睡午觉起来没有马上看到家长就会哭,或是突然带孩子到某个新环境时孩子也会哭,这都表示孩子对外在环境的信任感不足。要减少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哭泣的频率,建议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并给予拥抱,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由于这类孩子对未知无法掌握的事物会有强烈焦虑感,所以家长可以先告知孩子等一下的行程,像是孩子要去睡午觉,妈妈在睡前可先告诉孩子睡醒如果没有看到妈咪,可以在厨房找到妈咪,或要去新的场所,也可在出发前先让孩子知道整个行程。等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后就不会动不动以哭泣的方式表达情绪了。
面对哭泣宝贝的回应对策
国外曾经有小儿科医师做过一个研究,找来两组6个月前的宝宝,一组是宝宝一哭就给予回应,另一组则放任宝宝哭不回应,实验的结果是,马上有回应的宝宝在6个月后哭泣的行为较之前减少,放任组则是哭泣的频率依然没有降低。康素杏所长表示,上述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当孩子哭闹不休时,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都要回应小孩,先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之后再找出原因来因应。尤其0~3岁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自主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段,当他哭泣得到正向的回应有助于日后正向情绪发展,也为亲子关係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提是拥抱和温柔的语言
不论孩子是属于哪一种哭泣,拥抱与温柔的语言是通用对策。当孩子哭泣时,千万不要不理他或是将他丢在一个安静的空间,最好的作法是到孩子身边抱着他,婴儿阶段可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摇一摇,如果孩子是声嘶力竭的暴哭时,家长抱的力道可加强,之后可拍拍孩子的背部、胸部或摸摸孩子的肩膀,将孩子的手握着或做手部按摩,通常这种温暖的接触都可缓和孩子的情绪。除了拥抱之外,家长也可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孩子,并用温和的语调和他说话。
对策1>面对天生气质负向的孩子
面对磨娘精型的宝宝家长可不要用严厉的方式制止孩子哭泣,需要有耐心来看待这类宝宝的频繁哭泣。婴儿期多给拥抱,幼儿期透过鼓励的语言让宝宝学会哭不能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本来玩拼图拼不好会哭,有一次没哭来找妈咪帮忙,这时就要立即鼓励他没有哭,越多正向鼓励哭的频率就会降低。
对策2>面对撒娇的假哭
这类哭泣都是纯粹希望得到家长的安抚,这时家长可以立即可与拥抱或给个亲亲,再和颜悦色的问孩子为什么哭,是属于较容易安抚的哭。
对策3>面对挫折生气的哭
幼儿玩玩具不顺手时会生气哭闹,有时会伴随敲打东西或敲打自己的行为,家长可先将孩子搂住,并告诉他:「我知道你因为玩不好而难过,你先冷静下来妈咪才可以帮助你」。面对生气哭闹的小孩家长不要不耐烦,也不要想立即制止孩子哭泣,像是「你哭够了没」「你再哭我就」等负面用语要避免,要用温柔的双眼注视孩子,用坚定稳定的声音一字一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4>面对耍赖的哭
孩子1岁多开始就会耍赖的哭,2、3岁时这种状况会更多,可能是要玩具、可能是想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吃零食、看电视等等),当孩子因为意图明显而哭泣时,不当的安抚反而会加强孩子这些负面的行为,所以教养的方式与原则拿捏很重要。这种意图明显耍赖的哭最常发生在卖场,如果是第一次发生,家长可先将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稳定他的情绪;若孩子趴在地上大哭,则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我在旁边等你,等你哭完我们再沟通」或「你这样哭是没有用的,妈妈不会因为你哭就买给你」或「你可以选择坐在这边哭,或是起来跟妈咪去下一个地方」,当孩子意识到哭没有用时,就会慢慢停止哭泣。
通常这种耍赖的状况不会只有一次,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得逞,家长在下次出门前就可先和孩子约法三章,例如:「等会要去百货公司,今天只是要逛逛没有要买玩具给你」,先说好也可减少耍赖的状况。
用沟通取代过度溺爱与严厉
孩子的哭泣行为与大人的回应之间的连结,就是一种「沟通」,面对孩子的哭泣,不是一味地要孩子不要哭,家长应有的态度是教导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家长过度的溺爱与过度的严厉都会让孩子哭泣的频率增加,康素杏所长建议家长,当面对一个哭泣宝宝时,不要有任何预设立场,可以用拥抱、温柔的言语、说故事、散步先安抚或转移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安定后再和孩子谈他哭泣的原因,孩子需要慢慢累积这种处理情绪的经验后再内化、调适,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哭泣的频率与强度降低,大约4、5岁之后,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也较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爱哭的行为就会减少很多。
康素杏
现职: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兼任讲师
学历:朝阳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研究所
经历: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学组长、教学主任、幼儿园专任所长
周宇光
现职: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
学历:国防医学院医学士
经历:三军总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国防医学院小儿学科讲师、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小儿肠胃科研究员、中华民国小儿科、新生儿、感染科、小儿肠胃科专科医师

撒娇、耍赖、焦虑、生气

哭泣=传达讯息
不论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或是已会初步语言表达的幼儿,哭泣都是他们传达某种讯息的方式,也是他们原始的沟通语言以及情绪表现的方法,哭泣到底代表什么原因呢?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与病理3方面。
生理需求vs.心理反应
因生理上的需求而哭泣,常发生在小婴儿身上,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婴儿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太冷或太热,都会用哭来提醒照顾者他的需求。
因心理上的因素而哭泣的原因很多样,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康素杏指出,有的宝宝天生气质比较倾向负向的本质,这种宝宝的确比较常用哭泣来表示他的情绪,此外,有的宝宝因为被爱的需求很高,希望经常有人陪他或抱他,如果家长很忙无法做到,宝宝在安全感不足下也容易常哭泣。
到了幼儿阶段的初期(约1岁多),因为刚学会使用语言但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有时候无法顺利的使用语言表达想法,也会使用哭的方式传达讯息。家长的管教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哭泣行为,像是管教严厉的家长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心理,当有人说话大声些或疾言厉色时孩子就会哭;过于保护孩子或太顺从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让孩子爱哭,幼儿会从小学习到只要哭就可得到他想要的需求时,就会利用哭来制约家长。
病理的状况
除了生理心理的需求外,病理的状况也会造成宝宝哭泣,因病理性原因的哭泣方式与前面两种需求哭的方式不太相同,经常照顾孩子的家长比较可以分辨。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周宇光表示,3个月大以前的婴儿较常出现肠绞痛的问题,这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肠子胀气所引发,容易在晚上出现,婴儿会间歇性的哭,但不会发烧不会吐且胃口正常,只是腹部有点胀,排气较多,通常婴儿长大到3个月后此症就会自然消失,家长可在婴儿腹部局部按摩或喂奶后将宝宝抱直拍气让其打嗝,常可改善此症状,也有使用益生菌改善肠绞痛问题,效果亦佳。
另外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造成的肠胃炎也会让宝宝肚子痛而哭,这种肠胃炎常会合併吐和拉肚子,很容易分辨。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间歇性严重的哭闹且间歇的时间愈来愈短,哭闹的时间愈来愈长,这有可能是肠套叠的情况,此症好发于3岁以下幼儿,亦会合併呕吐,需马上送医。此外,箝闭型疝气(出现于男婴)、盲肠炎、睪丸扭转等都会让宝宝因疼痛持续的哭闹,家长也需注意。
从哭声判断需求
康素杏所长表示,有的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很爱哭但都找不到原因,这时会请家长做个纪录,纪录孩子哭的频率、哭的情境再来分析爱哭原因,像有的孩子在与弟妹玩时特别容易哭,这就是希望得到大人关注,有的在爷爷奶奶面前特别容易哭,有可能是想利用哭对某位特定大人做制约,原因很多,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找出原因。以下整理婴儿及幼儿阶段分别因为生理需求及心理反应而呈现的哭泣方式给爸比妈咪们参考。
˙婴儿阶段
生理需求哭泣方式肚子饿通常频率较低、哭声较短且起伏大。尿布湿or太冷太热起初的哭声较大,之后逐渐变小。
˙幼儿阶段
心理反应哭泣方式生气or挫折边哭边丢玩具委屈(通常是害怕大人的指责)小声啜泣加上害怕的眼神想吸引大人的注意or
想试探大人的反应
低声啜泣但眼神随着大人游移耍赖的哭法声嘶力竭的哭且哭声忽大忽小撒娇的假哭极度气愤或激动会挥舞四肢大哭or
有哭声但没眼泪,加上揉眼、扁嘴
爱哭=多依赖?
哭泣的原因真的很多样,所以爱哭绝对不能和孩子依赖性画上等号。康素杏所长指出,依赖性强的孩子易用哭泣来表达负面的情绪,哭泣只是表现依赖的其中一种行为,孩子会依赖的原因还包括:孩子本身的安全感比较薄弱、对环境及时间的改变较易焦虑、对新事物或作息的改变敏感性高、以及家长的陪伴不够等等。
例如孩子睡午觉起来没有马上看到家长就会哭,或是突然带孩子到某个新环境时孩子也会哭,这都表示孩子对外在环境的信任感不足。要减少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哭泣的频率,建议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并给予拥抱,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由于这类孩子对未知无法掌握的事物会有强烈焦虑感,所以家长可以先告知孩子等一下的行程,像是孩子要去睡午觉,妈妈在睡前可先告诉孩子睡醒如果没有看到妈咪,可以在厨房找到妈咪,或要去新的场所,也可在出发前先让孩子知道整个行程。等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后就不会动不动以哭泣的方式表达情绪了。
面对哭泣宝贝的回应对策
国外曾经有小儿科医师做过一个研究,找来两组6个月前的宝宝,一组是宝宝一哭就给予回应,另一组则放任宝宝哭不回应,实验的结果是,马上有回应的宝宝在6个月后哭泣的行为较之前减少,放任组则是哭泣的频率依然没有降低。康素杏所长表示,上述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当孩子哭闹不休时,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都要回应小孩,先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之后再找出原因来因应。尤其0~3岁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自主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段,当他哭泣得到正向的回应有助于日后正向情绪发展,也为亲子关係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提是拥抱和温柔的语言
不论孩子是属于哪一种哭泣,拥抱与温柔的语言是通用对策。当孩子哭泣时,千万不要不理他或是将他丢在一个安静的空间,最好的作法是到孩子身边抱着他,婴儿阶段可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摇一摇,如果孩子是声嘶力竭的暴哭时,家长抱的力道可加强,之后可拍拍孩子的背部、胸部或摸摸孩子的肩膀,将孩子的手握着或做手部按摩,通常这种温暖的接触都可缓和孩子的情绪。除了拥抱之外,家长也可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孩子,并用温和的语调和他说话。
对策1>面对天生气质负向的孩子
面对磨娘精型的宝宝家长可不要用严厉的方式制止孩子哭泣,需要有耐心来看待这类宝宝的频繁哭泣。婴儿期多给拥抱,幼儿期透过鼓励的语言让宝宝学会哭不能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本来玩拼图拼不好会哭,有一次没哭来找妈咪帮忙,这时就要立即鼓励他没有哭,越多正向鼓励哭的频率就会降低。
对策2>面对撒娇的假哭
这类哭泣都是纯粹希望得到家长的安抚,这时家长可以立即可与拥抱或给个亲亲,再和颜悦色的问孩子为什么哭,是属于较容易安抚的哭。
对策3>面对挫折生气的哭
幼儿玩玩具不顺手时会生气哭闹,有时会伴随敲打东西或敲打自己的行为,家长可先将孩子搂住,并告诉他:「我知道你因为玩不好而难过,你先冷静下来妈咪才可以帮助你」。面对生气哭闹的小孩家长不要不耐烦,也不要想立即制止孩子哭泣,像是「你哭够了没」「你再哭我就」等负面用语要避免,要用温柔的双眼注视孩子,用坚定稳定的声音一字一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4>面对耍赖的哭
孩子1岁多开始就会耍赖的哭,2、3岁时这种状况会更多,可能是要玩具、可能是想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吃零食、看电视等等),当孩子因为意图明显而哭泣时,不当的安抚反而会加强孩子这些负面的行为,所以教养的方式与原则拿捏很重要。这种意图明显耍赖的哭最常发生在卖场,如果是第一次发生,家长可先将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稳定他的情绪;若孩子趴在地上大哭,则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我在旁边等你,等你哭完我们再沟通」或「你这样哭是没有用的,妈妈不会因为你哭就买给你」或「你可以选择坐在这边哭,或是起来跟妈咪去下一个地方」,当孩子意识到哭没有用时,就会慢慢停止哭泣。
通常这种耍赖的状况不会只有一次,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得逞,家长在下次出门前就可先和孩子约法三章,例如:「等会要去百货公司,今天只是要逛逛没有要买玩具给你」,先说好也可减少耍赖的状况。
用沟通取代过度溺爱与严厉
孩子的哭泣行为与大人的回应之间的连结,就是一种「沟通」,面对孩子的哭泣,不是一味地要孩子不要哭,家长应有的态度是教导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家长过度的溺爱与过度的严厉都会让孩子哭泣的频率增加,康素杏所长建议家长,当面对一个哭泣宝宝时,不要有任何预设立场,可以用拥抱、温柔的言语、说故事、散步先安抚或转移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安定后再和孩子谈他哭泣的原因,孩子需要慢慢累积这种处理情绪的经验后再内化、调适,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哭泣的频率与强度降低,大约4、5岁之后,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也较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爱哭的行为就会减少很多。
康素杏
现职: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兼任讲师
学历:朝阳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研究所
经历: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学组长、教学主任、幼儿园专任所长
周宇光
现职: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
学历:国防医学院医学士
经历:三军总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国防医学院小儿学科讲师、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小儿肠胃科研究员、中华民国小儿科、新生儿、感染科、小儿肠胃科专科医师

撒娇、耍赖、焦虑、生气

哭泣=传达讯息
不论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或是已会初步语言表达的幼儿,哭泣都是他们传达某种讯息的方式,也是他们原始的沟通语言以及情绪表现的方法,哭泣到底代表什么原因呢?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与病理3方面。
生理需求vs.心理反应
因生理上的需求而哭泣,常发生在小婴儿身上,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婴儿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太冷或太热,都会用哭来提醒照顾者他的需求。
因心理上的因素而哭泣的原因很多样,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康素杏指出,有的宝宝天生气质比较倾向负向的本质,这种宝宝的确比较常用哭泣来表示他的情绪,此外,有的宝宝因为被爱的需求很高,希望经常有人陪他或抱他,如果家长很忙无法做到,宝宝在安全感不足下也容易常哭泣。
到了幼儿阶段的初期(约1岁多),因为刚学会使用语言但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有时候无法顺利的使用语言表达想法,也会使用哭的方式传达讯息。家长的管教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哭泣行为,像是管教严厉的家长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心理,当有人说话大声些或疾言厉色时孩子就会哭;过于保护孩子或太顺从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让孩子爱哭,幼儿会从小学习到只要哭就可得到他想要的需求时,就会利用哭来制约家长。
病理的状况
除了生理心理的需求外,病理的状况也会造成宝宝哭泣,因病理性原因的哭泣方式与前面两种需求哭的方式不太相同,经常照顾孩子的家长比较可以分辨。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周宇光表示,3个月大以前的婴儿较常出现肠绞痛的问题,这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肠子胀气所引发,容易在晚上出现,婴儿会间歇性的哭,但不会发烧不会吐且胃口正常,只是腹部有点胀,排气较多,通常婴儿长大到3个月后此症就会自然消失,家长可在婴儿腹部局部按摩或喂奶后将宝宝抱直拍气让其打嗝,常可改善此症状,也有使用益生菌改善肠绞痛问题,效果亦佳。
另外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造成的肠胃炎也会让宝宝肚子痛而哭,这种肠胃炎常会合併吐和拉肚子,很容易分辨。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间歇性严重的哭闹且间歇的时间愈来愈短,哭闹的时间愈来愈长,这有可能是肠套叠的情况,此症好发于3岁以下幼儿,亦会合併呕吐,需马上送医。此外,箝闭型疝气(出现于男婴)、盲肠炎、睪丸扭转等都会让宝宝因疼痛持续的哭闹,家长也需注意。
从哭声判断需求
康素杏所长表示,有的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很爱哭但都找不到原因,这时会请家长做个纪录,纪录孩子哭的频率、哭的情境再来分析爱哭原因,像有的孩子在与弟妹玩时特别容易哭,这就是希望得到大人关注,有的在爷爷奶奶面前特别容易哭,有可能是想利用哭对某位特定大人做制约,原因很多,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找出原因。以下整理婴儿及幼儿阶段分别因为生理需求及心理反应而呈现的哭泣方式给爸比妈咪们参考。
˙婴儿阶段
生理需求哭泣方式肚子饿通常频率较低、哭声较短且起伏大。尿布湿or太冷太热起初的哭声较大,之后逐渐变小。
˙幼儿阶段
心理反应哭泣方式生气or挫折边哭边丢玩具委屈(通常是害怕大人的指责)小声啜泣加上害怕的眼神想吸引大人的注意or
想试探大人的反应
低声啜泣但眼神随着大人游移耍赖的哭法声嘶力竭的哭且哭声忽大忽小撒娇的假哭极度气愤或激动会挥舞四肢大哭or
有哭声但没眼泪,加上揉眼、扁嘴
爱哭=多依赖?
哭泣的原因真的很多样,所以爱哭绝对不能和孩子依赖性画上等号。康素杏所长指出,依赖性强的孩子易用哭泣来表达负面的情绪,哭泣只是表现依赖的其中一种行为,孩子会依赖的原因还包括:孩子本身的安全感比较薄弱、对环境及时间的改变较易焦虑、对新事物或作息的改变敏感性高、以及家长的陪伴不够等等。
例如孩子睡午觉起来没有马上看到家长就会哭,或是突然带孩子到某个新环境时孩子也会哭,这都表示孩子对外在环境的信任感不足。要减少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哭泣的频率,建议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并给予拥抱,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由于这类孩子对未知无法掌握的事物会有强烈焦虑感,所以家长可以先告知孩子等一下的行程,像是孩子要去睡午觉,妈妈在睡前可先告诉孩子睡醒如果没有看到妈咪,可以在厨房找到妈咪,或要去新的场所,也可在出发前先让孩子知道整个行程。等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后就不会动不动以哭泣的方式表达情绪了。
面对哭泣宝贝的回应对策
国外曾经有小儿科医师做过一个研究,找来两组6个月前的宝宝,一组是宝宝一哭就给予回应,另一组则放任宝宝哭不回应,实验的结果是,马上有回应的宝宝在6个月后哭泣的行为较之前减少,放任组则是哭泣的频率依然没有降低。康素杏所长表示,上述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当孩子哭闹不休时,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都要回应小孩,先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之后再找出原因来因应。尤其0~3岁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自主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段,当他哭泣得到正向的回应有助于日后正向情绪发展,也为亲子关係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提是拥抱和温柔的语言
不论孩子是属于哪一种哭泣,拥抱与温柔的语言是通用对策。当孩子哭泣时,千万不要不理他或是将他丢在一个安静的空间,最好的作法是到孩子身边抱着他,婴儿阶段可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摇一摇,如果孩子是声嘶力竭的暴哭时,家长抱的力道可加强,之后可拍拍孩子的背部、胸部或摸摸孩子的肩膀,将孩子的手握着或做手部按摩,通常这种温暖的接触都可缓和孩子的情绪。除了拥抱之外,家长也可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孩子,并用温和的语调和他说话。
对策1>面对天生气质负向的孩子
面对磨娘精型的宝宝家长可不要用严厉的方式制止孩子哭泣,需要有耐心来看待这类宝宝的频繁哭泣。婴儿期多给拥抱,幼儿期透过鼓励的语言让宝宝学会哭不能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本来玩拼图拼不好会哭,有一次没哭来找妈咪帮忙,这时就要立即鼓励他没有哭,越多正向鼓励哭的频率就会降低。
对策2>面对撒娇的假哭
这类哭泣都是纯粹希望得到家长的安抚,这时家长可以立即可与拥抱或给个亲亲,再和颜悦色的问孩子为什么哭,是属于较容易安抚的哭。
对策3>面对挫折生气的哭
幼儿玩玩具不顺手时会生气哭闹,有时会伴随敲打东西或敲打自己的行为,家长可先将孩子搂住,并告诉他:「我知道你因为玩不好而难过,你先冷静下来妈咪才可以帮助你」。面对生气哭闹的小孩家长不要不耐烦,也不要想立即制止孩子哭泣,像是「你哭够了没」「你再哭我就」等负面用语要避免,要用温柔的双眼注视孩子,用坚定稳定的声音一字一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4>面对耍赖的哭
孩子1岁多开始就会耍赖的哭,2、3岁时这种状况会更多,可能是要玩具、可能是想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吃零食、看电视等等),当孩子因为意图明显而哭泣时,不当的安抚反而会加强孩子这些负面的行为,所以教养的方式与原则拿捏很重要。这种意图明显耍赖的哭最常发生在卖场,如果是第一次发生,家长可先将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稳定他的情绪;若孩子趴在地上大哭,则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我在旁边等你,等你哭完我们再沟通」或「你这样哭是没有用的,妈妈不会因为你哭就买给你」或「你可以选择坐在这边哭,或是起来跟妈咪去下一个地方」,当孩子意识到哭没有用时,就会慢慢停止哭泣。
通常这种耍赖的状况不会只有一次,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得逞,家长在下次出门前就可先和孩子约法三章,例如:「等会要去百货公司,今天只是要逛逛没有要买玩具给你」,先说好也可减少耍赖的状况。
用沟通取代过度溺爱与严厉
孩子的哭泣行为与大人的回应之间的连结,就是一种「沟通」,面对孩子的哭泣,不是一味地要孩子不要哭,家长应有的态度是教导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家长过度的溺爱与过度的严厉都会让孩子哭泣的频率增加,康素杏所长建议家长,当面对一个哭泣宝宝时,不要有任何预设立场,可以用拥抱、温柔的言语、说故事、散步先安抚或转移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安定后再和孩子谈他哭泣的原因,孩子需要慢慢累积这种处理情绪的经验后再内化、调适,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哭泣的频率与强度降低,大约4、5岁之后,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也较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爱哭的行为就会减少很多。
康素杏
现职: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兼任讲师
学历:朝阳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研究所
经历: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学组长、教学主任、幼儿园专任所长
周宇光
现职: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
学历:国防医学院医学士
经历:三军总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国防医学院小儿学科讲师、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小儿肠胃科研究员、中华民国小儿科、新生儿、感染科、小儿肠胃科专科医师

撒娇、耍赖、焦虑、生气

哭泣=传达讯息
不论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或是已会初步语言表达的幼儿,哭泣都是他们传达某种讯息的方式,也是他们原始的沟通语言以及情绪表现的方法,哭泣到底代表什么原因呢?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与病理3方面。
生理需求vs.心理反应
因生理上的需求而哭泣,常发生在小婴儿身上,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婴儿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太冷或太热,都会用哭来提醒照顾者他的需求。
因心理上的因素而哭泣的原因很多样,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康素杏指出,有的宝宝天生气质比较倾向负向的本质,这种宝宝的确比较常用哭泣来表示他的情绪,此外,有的宝宝因为被爱的需求很高,希望经常有人陪他或抱他,如果家长很忙无法做到,宝宝在安全感不足下也容易常哭泣。
到了幼儿阶段的初期(约1岁多),因为刚学会使用语言但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有时候无法顺利的使用语言表达想法,也会使用哭的方式传达讯息。家长的管教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哭泣行为,像是管教严厉的家长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心理,当有人说话大声些或疾言厉色时孩子就会哭;过于保护孩子或太顺从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让孩子爱哭,幼儿会从小学习到只要哭就可得到他想要的需求时,就会利用哭来制约家长。
病理的状况
除了生理心理的需求外,病理的状况也会造成宝宝哭泣,因病理性原因的哭泣方式与前面两种需求哭的方式不太相同,经常照顾孩子的家长比较可以分辨。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周宇光表示,3个月大以前的婴儿较常出现肠绞痛的问题,这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肠子胀气所引发,容易在晚上出现,婴儿会间歇性的哭,但不会发烧不会吐且胃口正常,只是腹部有点胀,排气较多,通常婴儿长大到3个月后此症就会自然消失,家长可在婴儿腹部局部按摩或喂奶后将宝宝抱直拍气让其打嗝,常可改善此症状,也有使用益生菌改善肠绞痛问题,效果亦佳。
另外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造成的肠胃炎也会让宝宝肚子痛而哭,这种肠胃炎常会合併吐和拉肚子,很容易分辨。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间歇性严重的哭闹且间歇的时间愈来愈短,哭闹的时间愈来愈长,这有可能是肠套叠的情况,此症好发于3岁以下幼儿,亦会合併呕吐,需马上送医。此外,箝闭型疝气(出现于男婴)、盲肠炎、睪丸扭转等都会让宝宝因疼痛持续的哭闹,家长也需注意。
从哭声判断需求
康素杏所长表示,有的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很爱哭但都找不到原因,这时会请家长做个纪录,纪录孩子哭的频率、哭的情境再来分析爱哭原因,像有的孩子在与弟妹玩时特别容易哭,这就是希望得到大人关注,有的在爷爷奶奶面前特别容易哭,有可能是想利用哭对某位特定大人做制约,原因很多,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找出原因。以下整理婴儿及幼儿阶段分别因为生理需求及心理反应而呈现的哭泣方式给爸比妈咪们参考。
˙婴儿阶段
生理需求哭泣方式肚子饿通常频率较低、哭声较短且起伏大。尿布湿or太冷太热起初的哭声较大,之后逐渐变小。
˙幼儿阶段
心理反应哭泣方式生气or挫折边哭边丢玩具委屈(通常是害怕大人的指责)小声啜泣加上害怕的眼神想吸引大人的注意or
想试探大人的反应
低声啜泣但眼神随着大人游移耍赖的哭法声嘶力竭的哭且哭声忽大忽小撒娇的假哭极度气愤或激动会挥舞四肢大哭or
有哭声但没眼泪,加上揉眼、扁嘴
爱哭=多依赖?
哭泣的原因真的很多样,所以爱哭绝对不能和孩子依赖性画上等号。康素杏所长指出,依赖性强的孩子易用哭泣来表达负面的情绪,哭泣只是表现依赖的其中一种行为,孩子会依赖的原因还包括:孩子本身的安全感比较薄弱、对环境及时间的改变较易焦虑、对新事物或作息的改变敏感性高、以及家长的陪伴不够等等。
例如孩子睡午觉起来没有马上看到家长就会哭,或是突然带孩子到某个新环境时孩子也会哭,这都表示孩子对外在环境的信任感不足。要减少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哭泣的频率,建议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并给予拥抱,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由于这类孩子对未知无法掌握的事物会有强烈焦虑感,所以家长可以先告知孩子等一下的行程,像是孩子要去睡午觉,妈妈在睡前可先告诉孩子睡醒如果没有看到妈咪,可以在厨房找到妈咪,或要去新的场所,也可在出发前先让孩子知道整个行程。等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后就不会动不动以哭泣的方式表达情绪了。
面对哭泣宝贝的回应对策
国外曾经有小儿科医师做过一个研究,找来两组6个月前的宝宝,一组是宝宝一哭就给予回应,另一组则放任宝宝哭不回应,实验的结果是,马上有回应的宝宝在6个月后哭泣的行为较之前减少,放任组则是哭泣的频率依然没有降低。康素杏所长表示,上述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当孩子哭闹不休时,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都要回应小孩,先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之后再找出原因来因应。尤其0~3岁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自主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段,当他哭泣得到正向的回应有助于日后正向情绪发展,也为亲子关係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提是拥抱和温柔的语言
不论孩子是属于哪一种哭泣,拥抱与温柔的语言是通用对策。当孩子哭泣时,千万不要不理他或是将他丢在一个安静的空间,最好的作法是到孩子身边抱着他,婴儿阶段可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摇一摇,如果孩子是声嘶力竭的暴哭时,家长抱的力道可加强,之后可拍拍孩子的背部、胸部或摸摸孩子的肩膀,将孩子的手握着或做手部按摩,通常这种温暖的接触都可缓和孩子的情绪。除了拥抱之外,家长也可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孩子,并用温和的语调和他说话。
对策1>面对天生气质负向的孩子
面对磨娘精型的宝宝家长可不要用严厉的方式制止孩子哭泣,需要有耐心来看待这类宝宝的频繁哭泣。婴儿期多给拥抱,幼儿期透过鼓励的语言让宝宝学会哭不能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本来玩拼图拼不好会哭,有一次没哭来找妈咪帮忙,这时就要立即鼓励他没有哭,越多正向鼓励哭的频率就会降低。
对策2>面对撒娇的假哭
这类哭泣都是纯粹希望得到家长的安抚,这时家长可以立即可与拥抱或给个亲亲,再和颜悦色的问孩子为什么哭,是属于较容易安抚的哭。
对策3>面对挫折生气的哭
幼儿玩玩具不顺手时会生气哭闹,有时会伴随敲打东西或敲打自己的行为,家长可先将孩子搂住,并告诉他:「我知道你因为玩不好而难过,你先冷静下来妈咪才可以帮助你」。面对生气哭闹的小孩家长不要不耐烦,也不要想立即制止孩子哭泣,像是「你哭够了没」「你再哭我就」等负面用语要避免,要用温柔的双眼注视孩子,用坚定稳定的声音一字一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4>面对耍赖的哭
孩子1岁多开始就会耍赖的哭,2、3岁时这种状况会更多,可能是要玩具、可能是想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吃零食、看电视等等),当孩子因为意图明显而哭泣时,不当的安抚反而会加强孩子这些负面的行为,所以教养的方式与原则拿捏很重要。这种意图明显耍赖的哭最常发生在卖场,如果是第一次发生,家长可先将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稳定他的情绪;若孩子趴在地上大哭,则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我在旁边等你,等你哭完我们再沟通」或「你这样哭是没有用的,妈妈不会因为你哭就买给你」或「你可以选择坐在这边哭,或是起来跟妈咪去下一个地方」,当孩子意识到哭没有用时,就会慢慢停止哭泣。
通常这种耍赖的状况不会只有一次,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得逞,家长在下次出门前就可先和孩子约法三章,例如:「等会要去百货公司,今天只是要逛逛没有要买玩具给你」,先说好也可减少耍赖的状况。
用沟通取代过度溺爱与严厉
孩子的哭泣行为与大人的回应之间的连结,就是一种「沟通」,面对孩子的哭泣,不是一味地要孩子不要哭,家长应有的态度是教导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家长过度的溺爱与过度的严厉都会让孩子哭泣的频率增加,康素杏所长建议家长,当面对一个哭泣宝宝时,不要有任何预设立场,可以用拥抱、温柔的言语、说故事、散步先安抚或转移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安定后再和孩子谈他哭泣的原因,孩子需要慢慢累积这种处理情绪的经验后再内化、调适,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哭泣的频率与强度降低,大约4、5岁之后,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也较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爱哭的行为就会减少很多。
康素杏
现职:弘光科技大学附设托儿所所长、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兼任讲师
学历:朝阳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研究所
经历: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学组长、教学主任、幼儿园专任所长
周宇光
现职: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
学历:国防医学院医学士
经历:三军总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国防医学院小儿学科讲师、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小儿肠胃科研究员、中华民国小儿科、新生儿、感染科、小儿肠胃科专科医师

参考资料